「小河美女」是2003年於塔里木盆地小河墓地挖掘出的約4千年前的女性 |
●絲路生活各層面
「絲路」為漢朝至西元15世紀之間由中國通往西方的貿易路線,絲綢、香料、金屬、玻璃、珍奇動物……等物品透過絲路而散布到各個區域,不過其實在絲路形成之前,這個區域已經有人居住了。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該是兩具天然形成的木乃伊。其中一具,是2003年於塔里木盆地小河墓地挖掘出的約四千年前的女性,被稱為「小河美女」。與幾年前於台北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絲路傳奇」展出的樓蘭美女比較起來,小河美女似乎更勝一籌,她亞麻色的頭髮甚至睫毛都保存得極好,皮膚也較為明亮。由於她的容貌含有東方及西方的特徵,因此為當時人民的種族及遷徙提供了一絲線索。另一具,是在塔里木盆地札滾魯克墓地發現的嬰兒。這個約西元前8世紀的嬰兒去世時還不到一歲,他被紅色的布包裹起來,頭上戴著藍色喀什米爾軟帽,兩片深藍色石頭蓋在他的眼睛上,鼻孔則塞入紅色的羊毛線。值得一探的,是這些布料與在北歐發現的布料相似。
另有一件展品,是一具接近200公分高的木乃伊的外衣(木乃伊本身太脆弱,無法展出)。西元3至4世紀的「營盤男屍」出土於塔克拉馬干沙漠,他臉上蓋著鑲金的面具,身上穿著絲袍及擁有精緻刺繡的羊毛長袍及長褲。衣服形式及刺繡圖案融合了中國及希臘羅馬的傳統,由此推測他是熟悉中國文化的西方人,而全身上下華麗的裝飾,顯示他曾擁有極多的財富及商業網絡。
除了「營盤男屍」外,其他多件展品也呈現了絲路區域紡織品的精緻與美麗。不用多說,絲綢是絲路交易中最昂貴的物品之一,展品中各式圖樣的絲綢布料及絲綢製品,顯示了純熟的紡織及染布技巧。然而,絲綢並非唯一透過絲路交易的布料,由出土的文物看來,羊毛、棉布、麻布……等布料也透過絲路大量交易。展品中的壁毯及衣飾,有些是同一圖樣的重複,有些則具有故事性,例如一塊畫有女媧及伏羲的掛毯。這些千百年前的布料經過長久的時間,仍然保有其鮮豔的色彩,實在令人驚豔。
更令人驚奇的,是塔里木盆地乾燥的氣候讓數千年前的食物都能夠保存下來。展品中,有六件麥類食品,包括春捲、餛飩、揉成特定形狀的麵粉團等,雖然顏色已發黃,但形狀看起來卻十分現代。由於食物不好保存,因此極少在考古上有實際證據,一般學者在復原古代食物時,必須依靠文獻記載、動物骨頭及種子等,而在塔里木盆地的發現,讓現代人對於古時的食物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除此之外,展覽也呈現了當時的日常用品、文字,以及一個墓地復原區塊,涵蓋了當時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經驗絲路文化
不可否認地,絲路的考古發現為歐亞之間的往來貿易提供了重要的證據,在此發現的木乃伊竟與西伯利亞、波斯等地發現的木乃伊有很高的相似度,而透過最新的DNA測試,也發現古時在絲路貿易的商人的血統遍布了歐亞各地。為了讓觀眾更容易了解絲路文化,賓州大學博物館設計了多項互動展品,包括字源測驗、以顯微鏡觀察各種布料等,其中並有一個區塊解釋天然及人工木乃伊的差別,觀眾於此可觸碰矽膠樣品以感受兩種木乃伊的觸感。本次的策展顧問、自1980年代就在新疆進行考古計畫的賓州大學教授梅維恒(Victor Mair)表示:「這個展覽提供觀眾可以與中亞生活面對面的機會,涵蓋絲路形成之前與之後。」
(原文刊載於《藝術家》雜誌431期2011年4月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