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尼亞市立市場內部一隅 |
若要一窺罕尼亞當地人的生活,很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前往罕尼亞市立市場。這座位於舊城區邊緣的市場,佔地4000平方公尺,較周圍的建築都來得龐大。以其熱鬧的程度而言,可謂罕尼亞市的心臟,也呈現了希臘傳統市場的樣貌。雖其並非最傳統的路邊搭棚式市場,但也有別於日漸增加的連鎖超級市場,在裡面走逛探索別有一番樂趣。
1908年,政府為了促進城市現代化,也疏解當時仍被城牆圍起的舊城區人潮,因此委託一位當地的工程師設計這座市場。數年的建築過程中,政府拆除了部分太老舊的威尼斯城牆,並填起護城河,於其上興建一座室內市場。1913年12月4日,也就是克里特島回歸希臘的三天後,市立市場正式開啟大門,由當時的希臘總理維尼則羅(Elftherios Venizelos)主持開幕儀式,至今剛好一百週年。當年,這座市場可謂極端現代,而以今日仍感覺可觀的面積,想必開啟之初更是島上數一數二的大型市場。在其一百年的歷史中,唯有二戰期間受到戰爭影響,先是在市場東南邊築起防空壕,德軍佔領之後又做為軍備之用,其餘時後皆為市民聚集、購物之處。1980年,文化部將這座建築立為保護遺址。
罕尼亞市立市場位於廣場上,以法國馬賽的一座市場為樣本,擁有十字形的平面圖,將近八十間店面分布於四條翼部。概括來說,東翼及西翼多是肉販,西翼底端也有一些魚販,而南翼及北翼則多為蔬果攤。就如同台灣的傳統市場一般,一間間的肉販門面掛著常見的肉類,魚販則將魚蝦一條條置於冰上,小販與顧客之間的對話不絕於耳,十分有趣。幾間雜貨鋪則販售著各式乳酪、橄欖、蜂蜜、香料等常見於克里特飲食之中的食材,種類之多令人眼花撩亂。除此之外,也有幾間簡單的餐廳、咖啡廳及麵包店散布在其中,販賣著克里特島的傳統食物。當然,由於觀光客日漸增加,市場內也無法避免地出現愈來愈多紀念品商店。不過整體而言,這還是體會當地生活的好去處。
●刀街
距離港灣不遠處,有相連的兩條彎曲街道,俗稱「刀街」。這個名稱,來自於沿街販售短刀的商店。短刀向來對克里特島民十分重要,不只因為其方便的用途,也因為傳統上,短刀象徵著自我保衛的能力及身分。在傳統的克里特服飾中,男性便常將短刀配戴在腰間。罕尼亞即是著名的手做短刀城市,許多店家為家族事業,而每支短刀都很獨特。通常,頂端微微上翹的刀片會刻有克里特島的形狀及一段格言或短句,例如「我將這份禮物送給你,擁有高尚品格的強者,把它配戴在你的腰帶上,並永遠記得我」,或「雖然我從未擁有敵人,但我有一把短刀可以送給我信任的朋友」之類的祝福語。沿街也可見到販售其他克里特傳統工藝的商店,例如刺繡、編織、銅器等。
不過,這塊街區有著一段黑暗的歷史——這裡曾是販售奴隸的中心。1669年土耳其人佔領克里特島後,便開始從非洲運入奴隸。由於克里特島與非洲之間只隔著一片利比亞海,方便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成為奴隸的集散中心,奴隸市場也日漸成長。通常,非洲各地的奴隸會先被帶到開羅,之後再運往克里特島、希臘本土,再前往歐洲各地,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經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留在克里特島的奴隸,則與其他非洲移民一般,多在港口邊從事魚販、屠宰等重勞力工作,居住條件自然也很不好。這樣販售奴隸的情況,一直到19世紀末期才漸漸減少。
如今,刀街相對平靜,於安靜的下午走逛這條彎曲的街道,實在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承載的黑暗過去。
(原刊載於《藝術家》雜誌467期2014年4月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