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2012

滿載故事的克里特

清澈的海水及綿延的山丘是典型的克里特島景色
愛琴海地區向來散發著美麗與浪漫的氣息,而此處所孕育的古文明,也再再激發起人們的靈感及想像。本文作者研究邁諾安藝術數年,每年夏天跟著教授領軍的考古團隊前往克里特島進行挖掘、研究。「愛情海筆記」將以一系列的文章,與讀者分享希臘島嶼的歷史、文化與生活。

克里特島,希臘最南方也最大的島嶼,北臨愛琴海,南接利比亞海,在東地中海區域佔有重要的航海位置。由於其溫暖的氣候及優美的風光,克里特島長期以來便是南歐熱門的度假聖地。每年夏天,數以百萬計的遊客從世界各地來到,尤其是歐洲的遊客,常全家大小共同來到島上享受沙灘及陽光。雖然目前希臘的政經局勢不穩,政府的預算縮減與民眾的抗議活動連帶影響了遊客前往的意願,不過因為克里特島地處南端,又給予世外桃源般的想像,所以觀光業所受到的衝擊並沒有希臘本土來得嚴重。

總面積不到台灣四分之一的克里特島,同樣有著很大區域的山地,東西走向的山脈形成了許多山谷及峽谷。位於愛琴海板塊與非洲板塊的交界處,島上地震活動並不稀有,不過大多是無關緊要的輕微地震。克里特島的氣候大致上相當乾燥,除了一、二月溼冷的雨季之外,其他時候難得見到雨水,尤其在夏季,天空常是一朵雲也沒有,抬頭見到的那種清澈、無垠的藍,滿溢著愛琴海區域之美。春夏之交,偶有從非洲吹來的南風,夾帶著撒哈拉沙漠的沙塵,也夾帶著熱氣。這樣的氣候自然影響了島上的生態,低矮的灌木遍佈山丘,而綠油油的草地則難得一見。

在如此乾燥且僅有季節性河流的島上,卻孕育了如今所知最早的歐洲文明——邁諾安文明。克里特島於十三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即有人類活動,到了西元前3000年左右進入青銅時期,以此處為中心的邁諾安文明日漸興盛,在接下來的一千多年間,成為東地中海區域的主要文明。他們以農產及畜牧為主要產業,又以其關鍵性地理位置的優勢,進行頻繁的海上活動,與愛琴海島嶼、埃及、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甚至兩河流域等地區有著貿易往來,買賣農業製品、織品、金屬、礦石等,可謂當時的海上強權。到了西元前1400年左右,北方希臘本土的邁錫尼文明進入島上,逐漸成為最新的強權,也帶來明顯的文化影響。又過了大約一百年,邁諾安文明幾乎消失殆盡。至於這個盛極一時的文明是如何結束的,學者對此眾說紛紜。可能是附近島嶼火山爆發的連帶影響,也可能是外來的武力入侵,但究竟邁諾安人最初從哪裡來,之後又往哪裡去,至今仍是一個謎。事實上,第一座邁諾安文明遺址的發現,距今也不過一百多年的事,因此人們對此文明的了解尚十分初淺。又由於邁諾安人們本身並未留下對於自己的記載(或尚未被發現),使得今日認識他們的過程更具有挑戰性。雖然這些年間不斷有新的遺址或物件出土,但仍有更多的問題等著去解答及發現。

邁諾安文明及邁錫尼文明之後,克里特島又陸續經歷了希臘及希臘化時代的城邦狀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威尼斯共和國,以及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1898年,在歐洲其他國家的協助下,克里特島脫離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成為獨立的國家。由於島上居民亟欲回復自己的希臘身分,因此經過多年的努力,克里特島終於在1913年成為希臘的一部分。這些不同的歷史階段,或多或少都留下了痕跡,增添了這個小島的魅力,而此處也始終保有一些獨特的、與希臘本土不同的文化。至於現代城鎮,則小巧可愛、步調悠閒,有些維持著純樸的鄉村生活,有些則成為以觀光客為取向的度假小鎮。克里特島雖小,卻訴說著千年的故事,也隱藏著神話般的過去,等著人們來探索。


(原文刊載於《藝術家》雜誌447期2012年8月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