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012

拉丁美洲如何進入國際藝術市場版圖

哥倫比亞藝術家Pedro Ruiz的作品於拉丁美洲藝術博覽會「arteaméricas」展出
受到愈來愈多注目的拉丁美洲藝術,在2011年有著熱度繼續爬升的現象。11月中,佳士得拉丁美洲藝術拍賣以近2000萬美金收場,其中哥倫比亞藝術家波特羅(Fernando Botero)的銅雕作品〈舞者〉(2007)以逾176萬美金拍出,不僅是該場最高價的作品,也創了波特羅的雕塑拍賣紀錄。緊接著,蘇富比拉丁美洲藝術拍賣總成交額也達到1700萬美金,最高價者為墨西哥藝術家塔馬約(Rufino Tamayo)的畫作〈西瓜切片〉(1950),以220萬美金成交。而美國藝術商協會於11月舉辦的「全球收藏中的拉丁美洲藝術」論壇,聚焦於現當代拉丁美洲藝術博覽會「PINTA」,更說明了市場對於這一區塊的重視。除此之外,數間美術館也相繼推出拉丁美洲相關展覽。這股熱潮自然不是短時間興起的,而在過去十幾年間各方面都有跡可循。

●拍賣公司推介
蘇富比於1979年舉辦了第一場拉丁美洲藝術拍賣,而佳士得也於1981年跟進。不過,早期的拉丁美洲藝術多被歸為現代藝術的一小支,而拍品則涵蓋了17世紀至21世紀拉丁美洲藝術家或旅遊至該處的外國藝術家的作品,換句話說,拍品的內容十分混雜。直到1999年,佳士得集合了一組幾何抽象作品,才使拉丁美洲藝術的拍賣漸趨專門化。接下來的幾年間,拉丁美洲藝術的拍賣情況持續成長,到了2008年是一個高峰,兩家拍賣公司一年下來的總共累積了7150萬美金的成交額。2009年的情況稍微下滑,兩家拍賣公司成交額總共為4268萬美金。雖然如此,Phillips de Pury & Company拍賣公司卻於2009年秋季開始,將拉丁美洲藝術分出為當代藝術的一個主題,推出繪畫、雕塑、設計、攝影等作品,也可看出潛在的發展性。

2011年,蘇富比更在拉丁美洲藝術春季拍賣中,安排了單一藝術家的場次「費南多.波特羅:慶祝」。這是自1992年托勒斯—加西亞(Joaquín Torres-Garcia)的拍賣以來,第一場單一拉丁美洲藝術家的拍賣,雖然結果並未令人驚豔,不過就拍賣公司願意舉辦單一藝術家拍賣的這點看來,仍舊反映了波特羅的市場地位。有趣的,是該場拍賣的三件最高價成交作品,皆由亞洲藏家購得,分別為繪畫〈家庭〉(1972)以近140萬美金成交、銅雕〈騎馬者〉(1992)以逾117萬美金成交,以及繪畫〈裸女〉(1983)以大約63萬美金成交。

總的來說,目前拉丁美洲藝術在拍賣市場上的幾項紀錄,包括卡蘿(Frida Kahlo)〈根〉的560萬美金、里維拉(Diego Rivera)〈特萬特佩克之舞〉的310萬美金,以及塔馬約〈吟遊詩人〉的720萬美金,皆是藝術家本人的拍賣紀錄。

●藝術博覽會的聚焦
全球聲望最高的藝術博覽會之一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於2002年擴展至美國邁阿密,原因除了接近美國藏家、冬天陽光普照之外,自然也是因為邁阿密的地理位置靠近拉丁美洲。稱邁阿密為「拉丁美洲菁英份子連結點」的博覽會總監史皮革勒(Marc Spiegler)曾表示:「能夠有機會接近拉丁美洲,並發展這一個區塊,是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創立原則之一。」在過去的幾年之間,拉丁美洲藝術也確實在博覽會中蓬勃發展,直到2011年第十屆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已有二十六家拉丁美洲藝廊參展,以及上百位拉丁美洲藏家前往觀展,不論是展覽或博覽會期間的座談,都充滿了濃濃的拉丁美洲味。

同樣位於邁阿密的,尚有每年3月舉辦的拉丁美洲藝術博覽會「arteaméricas」。2003年創立的「arteaméricas」,可謂美國最早、最具規模的拉丁美洲藝術博覽會之一。剛結束的第九屆博覽會,有五十幾間藝廊參展,除了藝廊展區之外,此博覽會也如同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一般,設計了各種主題展區及論壇等活動,自然促進了觀眾對於拉丁美洲藝術的認識。

另一項聚焦於拉丁美洲現當代藝術的博覽會「PINTA」的創立,也說明了歐美藏家對於此一區塊的需求。即將進入第五屆的「PINTA」,每年6月及11月分別在倫敦及紐約舉辦,參展畫廊不僅來自歐美,也來自拉丁美洲各大城市。雖然會齡尚淺,不過展出藝術家涵蓋了波特羅、塔馬約、林飛龍等現代大師、幾何抽象及觀念藝術等重要流派,以及年輕的當代藝術家。無論是以推廣或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這些博覽會的設立及舉辦都反映了拉丁美洲藝術受歡迎程度的日漸提昇。

●拉丁美洲藏家的支持
其實說道區域性藝術的興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還是該地藏家的支持。拜拉丁美洲經濟成長之賜,近年來,拉丁美洲藏家的收藏愈來愈多,範圍也愈來愈廣。根據專家的觀察,以往拉丁美洲藏家多半只收藏自己國家的作品,創立第一場蘇富比拉丁美洲藝術拍賣的瑪莉—安.馬丁(Mary-Ann Martin)甚至說道:「一開始,我只要環顧拍賣會場一周,就可以預測出哪件拍品會落到何處。」不過,多間經營拉丁美洲藝術的藝廊都表示,這樣的情況已有顯著的改變,並點出委內瑞拉、烏拉圭、阿根廷、巴西等國的藏家特別不受到藝術家國籍的影響。在收藏喜好上,老一輩的藏家多半仍舊偏好20世紀的經典藝術家,年輕一輩的藏家則對於多元的當代藝術有較高的興趣。

促成拉丁美洲藝術收藏興趣的提高及改變,原因除了經濟成長之外,全球化的影響也功不可沒。在旅遊盛行的時代,藏家接觸了各種不同的藝術,也因此在喜好上也更多樣化。而拉丁美洲藝術本身就是十分多樣化的結合,能夠吸引各種喜好的藏家也不令人意外。

●美術館的肯定
當然,要評估一件作品的長久價值,光看市場上的表現是不夠的,最終還是要有學術上的肯定。過去的幾年間,不少美術館推出拉丁美洲藝術相關展覽,其中,休士頓美術館算是較早開始關注拉丁美洲現當代藝術的美術館之一,並推出了幾項重要展覽。2004年的「顛倒烏托邦:拉丁美洲的前衛藝術」,主要展出1920年代至1930年代及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作品,突顯拉丁美洲藝術與傳統想法中的差別。2007年,休士頓美術館收購一組巴西構成藝術作品,並推出特展「巴西構成藝術的維度」,展出巴西二戰之後——同時是巴西現代化重要階段——的幾何抽象繪畫、素描、海報、圖象等作品,說明此處與歐洲、北美同時期運動的異同。經典大師的作品自然不會在美術館中缺席,2011年11月中,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了里維拉的特展,呈現他於1931年為紐約現代美術館創作的一組「移動壁畫」,展覽中的文字說明皆有英文及西班牙文雙語,可看出美術館欲擴大觀眾族群的目標。

●多樣性的呈現
拉丁美洲涵蓋了二十幾個國家、兩種官方語言及上百種方言,其文化的多樣性激盪出獨特的創作環境。過去的十幾年間,不管是學術機構或市場,都愈發感受到拉丁美洲藝術在全球的藝術對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也因此促成一股持續成長的熱潮。


(原文刊載於《台北藝術論壇電子報》第12期2012年1月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