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013

跳牛儀式——邁諾安的特有運動

於克諾索斯宮殿出土的跳牛儀式壁畫,約西元前1400年。
雖然牛頭人身怪只是神話角色,不過,「牛」顯然是邁諾安文化中的重要動物。在壁畫、陶器、雕刻等各種藝術形式中,都能看到許多對於牛的描繪。有些時候,只有牛單獨存在畫面中;另一些時候,則有人共同存在畫面中,進行獻祭、捕獵、特技等活動。在眾多對於牛的描繪之中,最具特色的,當屬「跳牛儀式」的圖像了。顧名思義,「跳牛儀式」就是跳躍過公牛上方的運動。根據現存的圖像看來,運動員從牛的前方抓住牛角,如翻跟斗一般往牛背上一躍,再於牛的尾部著地。在愛琴海區域,目前挖掘出了超過五十件對於如此人與牛互動的藝術物件,特別是邁諾安晚期的眾多藝術描繪,更顯示出這項運動在當時的重要性。而跳牛儀式的實際進行方式是什麼?在哪裡進行?是否帶有象徵意義?這些問題隨著愈來愈多文物的出土,持續被討論著。

現有最早與跳牛儀式相關的物件,是一件於克里特島南邊的庫馬薩圓頂墳墓挖掘出的陶器。這件長約20公分的邁諾安早期陶器,有著牛的形狀,三位小型人像攀附在牛頭及牛角上。陶器的內部空心,牛的嘴部有一個小開口,表示它的用途是盛裝液體。從形狀或發現地點看來,這件陶器的使用場合極可能與宗教儀式相關。

最為著名的跳牛儀式圖像,應是於克諾索斯宮殿發現的一幅邁諾安晚期的小型壁畫了。畫面中的公牛面朝左側,牠的前方有一位運動員兩手抓著牛角,背上有一位運動員正在翻跟斗跳躍,尾部則再站有一位運動員。他們襯著淺藍色的背景,周圍則圍繞著多種顏色及紋路的色塊,象徵石頭。對於這件壁畫,有一解釋是兩位皮膚顏色較白的人物是女性,她們分別站在公牛的前後方協助儀式的進行,而公牛背上皮膚則色較深的人物,則是實際跳牛的男性運動員。另一解釋,則將三位運動員視為同一活動的三個階段,從預備到跳躍,再到著地。無論何種解釋,整個畫面都充滿了動態感,好似人物及公牛正在移動中。

除了這件壁畫之外,克諾索斯宮殿中也發掘出許多其他與跳牛儀式相關的物件,例如在神殿儲藏室發現的以金子和象牙為媒材製作的跳牛者雕塑、一塊畫有跳牛儀式的水晶飾板,以及其他的壁畫。即使是其他地點挖出來的物件,也推測是源自克諾索斯宮殿的工坊。因此,有一說為跳牛儀式是克諾索斯宮殿特有的儀式,而舉辦地點,便是宮殿內大約50公尺長、25公尺寬的中央庭院了。古代世界中,包括邁諾安在內的許多文明都有如跳舞或行進等的宗教儀式,不過,跳牛儀式卻只有在克里特島及其他邁諾安文明觸及的區域出現,以至於90年代奧地利考古學家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大巴堆古城(Tell El-Dab’a)挖掘出以邁諾安技法繪畫的跳牛儀式壁畫時,引起相當大的討論。這很直接證明了邁諾安人與當時以大巴堆為首都的西克索人(Hyksos)有一定程度的交流,位於大巴堆的壁畫,極有可能是邁諾安畫家前往繪畫的。

在古代愛琴海區域、埃及、小亞細亞,以至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牛」都被視為神聖的動物,也常是被崇拜的對象,很自然地,跳牛儀式被認為是結合宗教儀式與運動的活動。它有可能帶著人類征服自然的象徵,也有可能是年輕人必經的成年禮,在邁諾安社會中佔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原刊載於《藝術家》雜誌452期2013年1月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