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雷茵娜.席維拉(Regina Silviera) Mundus Admirabilis 電腦割圖數位輸出乙烯基 2008-10
費城重要的藝術活動「Philagrafika 2010」於1月底正式開跑,這個為期兩個半月的藝術節,把焦點放在印刷及版畫在當代藝術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整個費城區域共有八十八間藝術機構參與這項盛會,展出超過三百位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可謂美國規模最大的藝術活動之一,成為最近費城藝術圈內的重要話題。
●Philagrafika的前身
身為美國最具歷史的城市之一,費城長期與印刷有不小的淵源,這裡是美國早期的印刷中心,再加上豐富的藝術資源及創作,使此地成為舉辦印刷藝術節的絕佳地點。
Philagrafika原本名為「費城印刷合作」,自2000年創辦以來,在費城藝術圈日趨重要,它增加印刷藝術的能見度、促進藝術圈內的合作網絡,並使大眾認識及參與印刷相關藝術。2006年4月,費城印刷合作更名為Philagrafika,反映了其對於組織一項遍布全市的國際藝術活動的目標。Philagrafika 2010為更名後的首度展覽,經過多年的策畫,這個四年一度的展覽較以往更加強調印刷媒材在當代藝術的重要性。
●印刷與藝術
Philagrafika 2010的藝術總監兼主策展人為荷西.洛加(José Roca),此外,尚有五位協同策展人——約翰.卡波頓(John Caperton)、雪蘿.康凱頓(Sheryl Conkelton)、雪莉.蘭戴爾(Shelley Langdale)、蘿莉.莫提斯(Lorie Mertes)及朱利安.羅布森(Julien Robson)。他們策展的中心思想在於印刷圖象為當代藝術的核心,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理論則成為論述依據,就如他於1936年所發表的文章〈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所分析,印刷技術的發明促成藝術創作的一大改變,而印刷的目的有二:複製及公眾化。當代藝術家時常使用壓印、重複、複製、連續……等概念創作,而在複合媒材愈趨普遍的時代,這些概念也成為達到特殊美學目標的重要途徑。
又如班雅明在另一篇論述〈攝影小史〉(1931)中所言:「透過攝影,我們首度發現光學無意識的存在,就好像我們透過心理分析而發現直覺無意識的存在。」Philagrafika的策展團隊不斷地向觀眾提出問題:印刷無意識是否存在?若答案為肯定的,那它存在何處?正如印刷品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氾濫到被忽視的程度,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所融入的印刷手續也不再被特別提及,但印刷這項特質,是否能成為我們了解當代藝術創作的框架?透過印刷的角度來檢視當代藝術,是否能在某些方面啟發我們對於世界的了解?
策展團隊並表示,印刷就如攝影一般,是實體物件的一種表現形式,但不同的,是印刷所具有的直接接觸的特質,也就是說,製作圖象的印刷模子的表面(木版、金屬版……等)與印上圖象的紙張(或其他媒材)有直接的接觸,而留下印痕即是印刷的基礎。然而,為何要留下印痕?印痕是印刷的實體表現,那其意圖是否便是印刷的靈魂?這些有形與無形的印刷特質,是否應稱為「無意識圖象」?
在這樣的框架之下,今年的展覽分為三大部分——「無意識圖象」、「來自印刷」,以及「獨立計畫」,而其中又細分為以下的幾項主題:花樣與裝飾、可接近性與散播性、合作與社群、印刷的權威性、工藝與美學,以及公共領域的印刷。
●各種角度探索印刷
「無意識圖象」是本次的核心展覽,上述的策展理念即主要在此部分呈現,簡單來說,它探索在當下視覺文化中無所不在的印刷物質,以及可接近性、民主化、散播性及無常性等概念如何在擴大印刷領域的同時,影響當代藝術的創作。摩爾藝術設計學院、賓州藝術學院、費城美術館、印刷中心及天普大學畫廊這五個地點,共展出來自十八個國家的卅五位藝術家的作品,突顯在雕塑、環境、表演、圖畫及錄像作品中的印刷元素,以及其與當代藝術的關聯性。
「來自印刷」將五位藝術家與五間費城的歷史機構配對,展出與主題相關的作品。美國藝術家麗莎.安.奧爾巴赫(Lisa Ann Auerbach)於美國哲學學會博物館進行〈傳單屋:達爾文附加〉計畫,此計畫的靈感來源為目前於館內展出的「與達爾文對話」一展,奧爾巴赫徵求大眾寫下的對於達爾文理論的回應及想法——宣言、故事、詩詞等,之後她將這些文字印為傳單,強調印刷的散播性。杜克.利里(Duke Riley)於賓州歷史學會進行〈恢復萊爾德的失落王國〉,以附近的小島珮蒂島的歷史軼事為主軸,借助真實的家譜紀錄及各項文件,追查1850年代從愛爾蘭移民至此定居並在島上自立為王的萊爾德的後裔,決定誰是目前正統的王位繼承人。由藝術家馬丁.馬佐拉(Martin Mazorra)與麥克.修斯頓(Mike Houston)共組的團體砲彈出版(Cannonball Press)與獨立海港博物館合作推出〈跳躍的大海〉,此印刷報紙匯聚裝訂了過去在此船上生活及工作的超過四百位船員的紀錄。於羅森巴赫博物館與圖書館,觀眾可以為安利克.恰勾雅(Enrique Chagoya)的〈頭痛〉印刷品著色。於賓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展出的巴布羅.艾爾桂拉(Pablo Helguera)的〈究竟是什麼?〉則結合Youtube及iPhone等應用,探索這個資訊充斥的時代。
「獨立計畫」則有七十八間文化機構參與,它們各自推出以印刷圖象為中心角色的各式展覽。
●豐富的藝術活動
Philagrafika 2010將展至4月11日,早在開幕之前,費城各藝術文化機構即推出相關講座及活動,不僅在藝術圈成為大家談論的話題,也讓市民多了許多接觸印刷藝術的機會。
(原文刊載於《藝術家》雜誌418期2010年3月號)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