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2011

我溝通,故我在——紐約現代美術館特展「對我說話:設計與人物之間的溝通」


Hi from Multitouch Barcelona on Vimeo.「巴塞隆納多點觸控」的〈嗨,真人介面〉(2009)。

從各個方面來說,紐約現代美術館的特展「對我說話:設計與人物之間的溝通」都充滿了新意。這個自7月底推出的特展,吸引了絡繹不絕的人潮,而它的特殊之處,不僅在於走在時代前端的展品,更在於突破性的展示方式。結合科技與設計的展場,帶給觀眾與以往不同的想法及經驗。

●展示物品的新穎
「對我說話」透過近兩百件展品,探索過去幾年來,在通訊科技方面的發展與可能性,以及科技與人類之間的平衡。策展人安東內莉(Paolo Antonelli)將21世紀的溝通現象稱為「汎溝通」,也就是所有的人或事都極盡可能地以各種方式傳遞訊息或意義。而「對我說話」特展欲呈現的,就是設計走到今天,已經從單純的實用性轉變為具有特色或個性的工具,一般人也期待物品具有某種溝通功能,安東內莉指出,現在的孩子在接觸新的物品時,很習慣去尋找按鈕或感應器,這就標示出非常明顯的文化轉變了。

展覽區分為六個主題——物件、我正對你說話、生活、城市、世界,以及雙關。位於展場入口長廊的幾件引導式作品中,由設計工作室「巴塞隆納多點觸控」(Multitouch Barcelona)的三位成員創作的錄像〈嗨,真人介面〉(2009)以反向的思考方式呈現了電腦所取代的人類工作量。作品從頭到尾以一個鏡頭拍攝一位坐在箱形空間裡的人,他睡覺、醒來、收發電子郵件、解壓縮及更新程式,並透過表情符號與外界溝通,可謂一台真正的「人性電腦」。在呈現電腦工作的同時,此作品也透露出機器無法完全取代人類活動的深度的意味。

「我正對你說話」主題中,由美國數個研究室及設計團體共同研發的〈眼字機〉(2009),展現了科技協助藝術家創作的驚人可能性。洛杉磯塗鴉藝術家TEMPT1於2003年被診斷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很快地,除了眼睛之外,他的全身都癱瘓了。而〈眼字機〉這項設備即配置了偵測視線的科技,並從TEMPT1的病房透過無線網路連接到洛杉磯市區的電腦及雷射裝置,以這個方式,他的創作可以同步投影在建築物上,觀者便可即時看到他發光的塗鴉作品。德國設計師諾德梅爾(Sascha Nordmeyer)的作品〈溝通義肢〉(2009)為鮮紅色的合成樹脂嘴唇,戴上這款合成嘴唇後,說話者的牙齦暴露在外,迫使他在說話時做更多表情,且常是怪異有趣的表情。這項配備的原意,是為幫助對外表或社交沒有自信的人,在溝通時更積極或甚至帶有侵略性地試圖掩蓋看似怪異的事實。而諾德梅爾也以這項設備拍攝了「溝通義肢肖像」系列,分別以騎單車者、女演員、廚師、工藝家、助產士、政治家及模特兒為肖像主角。

「城市」主題中,費雪(Eric Fischer)的〈本地人及觀光客〉(2010)為上百張城市街道地圖的幻燈片,並有著藍、紅、黃三種顏色。費雪瀏覽了眾多的Flicker及Picasa網路相簿,並從拍攝地點及時間分析哪些是本地人或觀光客常出沒的地點,例如某一位拍攝者在同一個城市有為期很長的相片紀錄,此人應該是本地人,以藍色做為標示;若某個相簿在短時間內有大量同一城市的相片,則應該是觀光客,以紅色標示;無法確定者,則以黃色標示。費雪分析了紐約、倫敦、雪梨、柏林……等大城市,台北也是其中之一。展場中的大幅海報〈N Building正面〉(2009)是位於東京立川的「N Building」的照片。這座建築的特點之一就是其外觀,它的正面並沒有一般建築物的標示或招牌,而是一張大型的QR條碼。路過的人,只要以行動裝置掃描建築正面,即可獲得此座建築的基本介紹及內部商店的最新公告等。透過這樣的互動方式,建築的外牆好似消失,讓路過者能直接看到建築的內部。

「雙關」主題展出的德國設計師戴茲(Konstantin Datz)作品〈為盲人設計的魔術方塊〉(2010)與一般魔術方塊的形式及構造相同。不同的,是這款魔術方塊沒有一般常見的六種顏色,而是在白色的表面上帶有點字,將這項視覺遊戲轉變為觸覺遊戲。除此之外,電腦遊戲、觸碰螢幕、電子工具等,都是展品的一部分。

●展覽方式的創新
光是展場中的展品,就足以令人感到眼花撩亂、資訊充斥了。加上好些互動裝置,使得觀眾可以真正參與在展覽之中,探索展品的內容。若是擁有智慧型手機的觀眾,則更可將展覽經驗提昇到另一個層次。首先,在每件作品的標示尾端,都附上了獨特的QR碼,只要以手機掃描QR碼,便可連結到相關網站,獲得更多資訊,或是下載APP與作品互動。除此之外,「對我說話」的展覽方式更是配合了現今網路社群盛行的社會及溝通型態,在觀展的同時,也可透過掃描作品QR碼,連上該作品的推特(Twitter)閱讀或評論,即時與其他觀眾討論作品。而尚有透過撥打電話來與作品互動的方式。

美術館甚至透過巧思,為觀展增加趣味小插曲。英國設計公司「Poke」的作品〈麵包師傅推〉(BakerTweet,2009)結合傳統口耳相傳或顧客聞香下馬的概念與現代科技,這款帶有螢幕及按鍵的小金屬盒可防廚房的溫度及油膩,讓麵包師傅在推特發出麵包種類及出爐時間等即時訊息,訂閱的顧客便可在剛出爐時購得熱騰騰的麵包。這件作品在倫敦的一家咖啡廳使用後,似乎增進了該社區的親密度。而在本次展覽期間,紐約現代美術館的二樓咖啡廳便使用〈麵包師傅推〉來公布麵包出爐時間及當天的特色午餐。

●設計部門的突破
策畫「對我說話」特展的建築與設計部門,是紐約現代美術館於創館之初即設立的部門,且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建築與設計為中心的美術館部門,八十年來,建築與設計部門收藏了近三萬件19世紀中期以來的作品及文件,包括建築模型、家具、設備、工具、織品、海報等物,所推出的展覽也向來創新且具有啟發性。

即使如此,本次的「對我說話」特展仍是一大突破,它提供一種完全不同的美術館經驗,觀眾所能利用的,已經不僅是視覺及觸覺,而更進入了一個網路、虛擬的層面。有評論家便評論道,這是多年來「最聰明」的設計展覽之一。不過,它所獲得的也不只是正面評價,一來,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觀眾似乎在展覽中缺少了什麼,二來,仍有觀眾認為「觀看」才是來到美術館的真正目的,而非「掃描」或「推特」。無論如何,這次的展覽為未來的展覽開啟了新的可能性,或許不久的將來,這樣的方式會成為一種趨勢。


(原文刊載於《藝術家》雜誌437期2011年10月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