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012

2011年美國重要展覽回顧

「亞歷山大.麥坤:野蠻之美」展場一景
回顧2011年,美國大大小小的展覽不盡其數。若要從中選出最具有標誌性且值得回顧的,該是觀展人次超過六十萬次的「亞歷山大.麥坤:野蠻之美」,以及引起最大迴響和爭議的「捉/藏:美國肖像中的差異與慾望」這兩項展覽了。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亞歷山大.麥坤:野蠻之美」
亞歷山大.麥坤(Alexander McQueen, 1969-2010)可謂21世紀初最突出的英國時尚設計師之一。雖然他於四十歲之際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在他短暫的設計生涯中,卻展現了戲劇般多變且強烈的獨特風格。2011年5月4日至8月7日,也就是他去世的一年之後,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舉辦了「亞歷山大.麥坤:野蠻之美」,以大約一百套服裝及七十件配件,回顧他自1992年至2010年的創作。浪漫主義、原始主義、歷史影射、蘇格蘭根源等,都對於麥坤的設計有顯著的影響,而19世紀的維多利亞哥德式藝術更是他重要的靈感來源,因此他的作品常結合了浪漫及恐懼,在美麗之中帶有深深的黑暗。

「亞歷山大.麥坤:野蠻之美」推出後,吸引了廣大的人潮,以至於美術館兩度延長展期,最後兩天甚至開館至午夜,觀眾也需排隊數個小時才得以進入展場。短短三個月之內,累積了661509觀展人次,成為大都會美術館一百四十一年歷史以來,觀展人次排名第八的展覽,與「圖坦卡門的寶藏」(1978)、「蒙娜麗莎」(1963)、「畢卡索大展」(2010)等具有票房保證的超級大展同列前十名的位置。美術館也指出,在展期之內,美術館會員人數增加了兩萬三千人,是去年同時期的兩倍以上,蔚為難得的盛況。

●華盛頓國家肖像藝廊——「捉/藏:美國肖像中的差異與慾望」
在這個同性戀議題仍舊受到多方爭議的環境中,華盛頓國家肖像藝廊跨出了大膽的一步。於2010年10月30日至2011年2月13日推出的展覽「捉/藏:美國肖像中的差異與慾望」,檢視了自19世紀末以來,同性戀藝術家及主題對於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性。一百餘件作品的規模,使其成為探討同性戀議題的首度大型美術館展覽,又由於國家肖像藝廊是公帑營運的美術館,因此主題的適合度本身便是值得討論的話題。然而,使展覽聲名大噪的,是瓦納羅維奇(David Wojnarowicz)的錄像〈腹中之火〉(1987)的遭撤事件。在政治上保守的天主教聯盟及數位國會議員批評作品中的一個畫面褻瀆與不敬,並要求關閉展覽。國家肖像藝廊在龐大的壓力下,於12月1日將作品取下。不過,這樣的舉動反而使〈腹中之火〉在短時間內成為討論度最高的作品。許多美術館及空間紛紛播放此作品,展覽也增加了巡迴的地點,而展覽結束的數個月之後,話題仍繼續延燒。

〈腹中之火〉遭撤事件不僅是單純的同性戀身分的爭議,更牽涉到宗教立場及政治選票的大層面議題。除此之外,創作自由、藝術查禁、某些藝術單位見風轉舵的虛偽態度等問題,也在此事件中浮現出來,可謂在本年度藝術史上記下一筆重要的篇章。


(原文刊載於《藝術家》雜誌440期2012年1月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